…
小说书单
暮色如墨,江南周府老宅的雕花窗棂上凝着水珠。李慕白提着灯笼穿过回廊,青衫下摆沾着几处泥渍。这已是入赘周府后的第七个月圆夜,他分明记得初来时,自己还能单手举起青石砚台,如今连握笔的手都在发颤。"姑爷又用功到这时辰?岳母周氏端着红木托盘立在书房门口,托盘里盛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烛光在她鬓边镀了层金晕,四十许的人面容竟比半年前更显丰润,眼角细纹都淡了几分。 …
阴云压着茅山巅的铜钟,震得满山松涛如泣。铁匠陈九生背着铁砧往山下走,青布衫子早被雨水浸得透湿。三年前他离开茅山道观那日,也是这般阴雨连绵,师兄弟们砸来的法器在泥水里闪着寒光,唯独师父闭着眼说:"你命中该吃铁匠饭。山道转角处突然传来幼兽呜咽,陈九生拨开灌木丛,正对上一双泛着幽绿的狼瞳。小狼后腿卡在石缝里,前爪抓得岩壁血肉模糊。他解下腰间麻绳将狼崽捆了, …
八月十五的月亮刚爬上柳梢头,胡同里就传来唢呐声。张二狗子蹲在槐树底下啃饼子,油渣子正往下掉渣儿,忽听得有人喊:"劳驾!搭把手抬轿子可好?"他抬头瞅见四个抬轿的汉子,红绸带在轿顶飘得跟招魂幡似的。领头的塞过来半吊钱:"从永定门到八大胡同,耽误不了您中秋团圆饭。"二狗子把饼子往怀里一揣,油渣子全糊在前襟上,嘿,这买卖划算。轿子刚上 …
阴沉沉的天幕压着茅山余脉,十六抬红轿碾过青石板上的苔痕。陈九生骑在枣红马上,胸前的红绸被山岚浸得发潮。他望着轿帘上绣的并蒂莲,喉头泛起铁锈味——这已是第三次迎亲,前两位新娘都在过青牛岗时莫名暴毙。山道拐角处突然炸开团黑雾,迎亲队伍齐刷刷勒住脚步。那头跛脚老黄牛从雾中踱出,铜铃铛撞得叮当乱响,浑浊眼珠映着两簇幽绿磷火。"九生哥!牛嘴突然迸出女子嗓音,惊 …
《茅山教度人秘法》,民国时期抄本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 茅山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
我的祖父叫胡国华,胡家祖上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最辉煌的时期在城里买了三条胡同相连的四十多间宅子,其间也曾出过一些当官的和经商的,捐过前清的粮台、槽运的帮办。民谚有云:“富不过三代。”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家里纵然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败家子孙的挥霍。到了民国年间,传到我祖父这一代就开始家道中落了,先是分了家,胡国华也分到了不少家产,足够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可 …
七月半的月亮像泡在浑水里,泛着黄晕。李大柱拄着榆木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赶。后脖颈子汗津津的,衣襟早被露水打透了,贴着皮肉像层油纸。"他奶奶的,张瞎子算得什么命?"他啐了口唾沫,草鞋底子碾过碎石子,"说老子今夜撞大运,屁!半道让野狗撵着跑二里地,这他妈是运道?"拐过河湾子,瞥见老槐树底下蹲着团黑影。李大柱浑身骨头缝儿冒凉风,可 …
小道士勇抗天魔,牺牲守护罗天大醮,因功德羽化成仙今儿个,咱就讲讲这茅山上一个小道士的故事,名叫李二狗,别看名字土气了点,但他可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主儿。李二狗自幼便被茅山的一位老道士收养,老道士见他骨骼惊奇,是个修仙的好苗子,便悉心教导,传授他茅山秘术。李二狗也不负所望,虽然资质不算顶尖,但胜在勤奋刻苦,每日鸡鸣而起,挑水砍柴,修炼不辍。时光荏苒,转眼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