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个文化典故, 信手拈来即文章(四)

文/杨 云

49.怀 橘

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50.杜 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51.还 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就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就又回到合浦来了。故 以“ 还 珠”喻 官 吏 为 政 清廉。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52.鸡 黍

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后了,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53.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54.梨 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55.柳 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6.南 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57.南 冠

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5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