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我们带回了乱世的金戈铁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不过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对历史的还原度肯定是有限的,许多活跃在三国时期的能人将才,最终却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之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1.戏志才:
三国早期曹操的谋士,受荀彧的推荐加入曹操阵营。在郭嘉之前,戏志才是曹操帐下的首席谋士。其才智过人,深受曹操的器重,随曹操转战于兖州、汝南,《三国志》中用“神鬼莫测”来评价他。可惜戏志才尚未真正崭露头角便英年早逝,在他死后,曹操感叹道:“戏志才一死,就没有可以探讨谋略的人了啊!”
2.国渊:
字子尼,曹魏时期的官吏,官至太仆。平日热衷于学问,尤其喜好古学,他的老师、经学大师郑玄评价其为“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大意就是国渊是难得的良才,可以成为国家级的人物。三国时期,户籍流失,人民流离失所,为了筹措军粮、安定民生,曹操大兴屯田。国渊奉命主持屯田事宜,数年之间就使人民安居乐业,粮仓充实,人口激增,给曹操的南征北战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供应,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经济基础。
3.阎行:
字彦明,韩遂的女婿,西凉军阀韩遂的部将。阎行年轻时负有盛名,武力过人,在韩遂与马腾的冲突中与马超对战,差点杀死马超,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后来投降了曹操,拜为列侯,对曹操平定凉州、消灭韩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关靖:
公孙瓒的幕僚,官至长史,深受公孙瓒的信任和赏识。关靖才识不足、目光短浅,善于阿谀奉承,曾经阻止公孙瓒偷袭袁绍,从而使公孙瓒陷入被围的绝境。尽管正史中对其评价并不高,但关靖却也是一个少有的尽职尽责的忠臣,在公孙瓒兵败易京自杀后,关靖自责地说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随后只身冲向袁绍军阵战死。
5.贺齐:
东吴的名将,字公苗,是吴国的开国功臣之一。贺齐年少有为,早年担任县吏之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勇武与胆识,后来在平定山越的过程中表现活跃,屡建奇功,将吴国的版图延伸至福建一带。孙权时期,在合肥之战中接应被围困的孙权,将其救出,使孙权尤为感激。
6.罗宪
字令则,蜀国后期不可多得的将才,尤其在防御方面十分著名。罗宪智勇双全,乐善好施,刚直不阿,早年就入仕蜀汉政权,任太子舍人一职,展现出一定的外交才能。后来因不肯依附于宠臣黄皓而被贬至永安,担任巴东太守。蜀国灭亡后,由于吴国趁此机会偷袭永安,罗宪恨其背信弃义转而降魏,在吴国的大军面前使永安毅立不倒。
以上便是搜集的《三国演义》中未出现的一些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