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闭目在轻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初次见到此诗,顿时为之悸动。
是谁,能用宗教般的虔诚,朝圣般的心境匍匐追随着爱情。
仓央嘉措,藏地情歌诗人。
如果他仅仅是诗人也就罢了,我也就顶多折服于他那被无垠雪域浸润过后澎湃的灵气和才华。
但是,他还有一个尊称: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格鲁黄教最高宗教领袖和精神领袖,万人敬仰四大皆空普度众生的活佛。
他如何能够跨越戒律森严的宗教,放肆地渴望这样石破天惊的人间欢爱。
他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至性至情。
他的身与心是如此背离,注定留给我们一个寂寞悲情的身影。一个不知所终的结局。
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藏南门隅邬坚岭地方人。父藏族,母门巴族。家族世代信奉红教。
红教并没有严格禁止僧人结婚生子,所以仓央嘉措从小在相对宽松的宗教氛围中长大,个性自由浪漫。
如果不是十五岁那年命运的路口多了个叫桑结嘉措的人,他会和许多普通藏民一样享受安稳的人世烟火。
藏地一直都是政教合一的地区,政治斗争就是宗教斗争。这样的斗争错宗复杂,盘根错节。人性中对权利无节制的欲望卷裹着腥风血雨,充斥着阴谋与仇恨、对立与暗杀。
五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王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权威掌管格鲁教派事物,竟然“伪言达赖入定,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赖之命以行”,秘不发丧达15年。直到1696年,康熙御驾亲征平定准葛尔丹的叛乱时,才在俘虏嘴里知道五世达赖早已西去。康熙降旨问罪,桑结嘉措这才如实禀报。1697年,桑结嘉措选定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转世灵童,时年九月,仓央嘉措在浪卡子拜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剃发受戒,同年十月在布达拉宫坐床,开始了他做为藏传佛教最大教派格鲁黄教最高领袖的政治生活,也揭开了他悲剧一生的序幕。
那一年,仓央嘉措十五岁。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的心上。
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已经情窦初开,但小小少年如何抵得住命运的滚滚洪流。他迫不得已,身不由己地成为了万人仰视的佛。布达拉宫内,满目望去,是超度众生的佛像佛经,但它们却不在十五岁活佛的眼里,更不在心里。
常想的喇嘛面孔,
怎样也来不到心上。
没想的心上人容颜,
却明明出现在眼前。
他灰心、绝望、厌恶;他无可奈何,身不由己;他在佛与人,身与心之间辗转纠结,婉转思量,备受煎熬,进退两难。
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负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终于,他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如蝴蝶般破茧而出。
他抛开清规戒律,无视世俗人言,离经叛道,义无返顾选择做回自己内心最忠实的信徒。
爱情是他唯一信仰。
哪怕从此往生净土没有他的位置,哪怕从此在三界中承受轮回之痛。
从此,白日的布达拉宫里,是活佛仓央嘉措;夜晚的拉萨小巷酒肆里,是举止优雅的贵族青年宕桑旺波。
守门的狗儿,
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归来。
诗人宕桑旺波用神灵赐予的才情赞美琼结姑娘达娃卓玛,用雪山赐予的宽厚胸膛拥抱琼结姑娘达娃卓玛。
浪子宕桑旺波于夜色里沉醉在当垆女星光般明亮眼神中,于美酒微醺中缠绵在当垆女月亮般柔情蜜意里。
那管清晨铁棒喇嘛寻着雪地里一头连着布达拉宫,一头连着帕廓街酒肆的男人足迹追寻而来,顿时惊醒五百年身前身后事,惊醒卫道者们自以为是的道德防线。
活佛仓央嘉措哪怕以这样的自我放逐也换不来三千弱水只饮一瓢的自由。
1701年,仓央嘉措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跪在为他剃度受戒的五世班禅罗桑益西面前,做最后的决裂。
班禅大师规劝良久,仓央嘉措沉默良久。
我们无从体会他当时心里的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我们看到的是他沉默以后,对着大师磕了三个头,反复说道“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之后夺门而去。
而后,他拒绝接受班禅大师授与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出家戒和沙弥戒。他决然地说到“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授的出家戒和沙弥戒,我将面向札什伦布寺而自尽,二者择其一吧”
如此决绝的仓央嘉措,如此特立独行的仓央嘉措,如此至性至情的仓央嘉措注定在通往自由与爱情的路上艰难跋涉。在宗教世界里,他是六根未净的凡人;在爱情国度里,他是宝相庄严的佛。
因为他对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的背离,高高在上的,尊荣显赫的布达拉宫拒绝在历代喇嘛的驻锡地为仓央嘉措供奉塑像,修建灵塔。
布达拉宫在阳光的浮尘下轻蔑地说,他不配。
但是,他的放浪不羁,他的离经叛道,他的桀骜不逊并没有令他失去信徒的拥戴,人们宽恕他,同情他。人们说:
不要说仓央嘉措,
找情人去了。
如同自己需要一样,
他人也同样需要。
并且在仓央嘉措被康熙帝废黜后,拒绝承认新立的伊喜嘉措为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被废的那年,他二十五岁。从此不知所终。
传言一是他在被解送至北京途中,在青海纳木错湖因水肿去世。
传言二是他被康熙软禁在五台山并圆寂于当地。
传言三是他被解至青海纳木措时,皇帝圣旨到,斥责钦差办事不周“尔等将大师迎至内地,安置何处?如何供养?”钦差惧罪,乃暗中放走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化名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后,于1716年去到内蒙古阿拉善,在贺兰山下的南寺传道修行,后圆寂于此。
一代圣僧从此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