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妃子的等级划分是什么?(清朝后宫妃子的待遇差别)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皇后之下的妃嫔分为七等级,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寝的宫女)。

清朝后宫等级共分为十一大类:

1、正超品:皇后

2、正一品:皇贵妃;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庶一品:夫人。

3、正二品:妃;从二品:贵嫔;庶二品:嫔。

4、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

5、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

6、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从五品:德仪、德媛、德容、德华;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

7、正六品:贵姬;从六品:姬;庶六品:容华。

8、正七品:婕妤;从七品:贵人;庶七品:常在。

9、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

10、正九品:承徽、承荣;从九品:宝林;庶九品:采女。

11、正十品:选侍;从十品:答应;庶十品:秀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