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公子解红楼|解密: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读书。【甲戌侧批:这是隐语微词,岂独此指一事哉?余则谓读书正为争气。但此“争气”与彼“争气”不同。写来一笑。】

照应:一步行来,回首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读书”,寓著书《石头记》。书中暗藏着九子夺嫡、康熙崩逝、雍正篡位、允祥遗恨的历史真相。“”,寓贾宝玉因一部书丢官黜职、毁家败业,有悔迟之恨。照应莫怀古的“一捧雪”。

闲争气”“错读书”。1、1725年秋,怡亲王允祥指使曹頫著书雏本《石头记》-《飞花艳想》。不想,此举为曹頫乃至整个家族引来灭顶之灾。1729年秋,允祥遗命曹頫二次著书,曹頫“闲争气”,修著《梅花梦》,又名《何必西厢》。1745年秋,曹頫凡心偶炽,邀侄子曹雪芹共著《红楼梦》,不想却引狼入室,害的自己赔了小妾又出家。1754年冬,《红楼梦》被焚毁,曹頫和曹雪芹割袍断义,分道扬镳,王熙凤含恨正白旗村。曹頫“闲争气”,在栖灵寺修补《红楼梦》,重著《石头记》,题名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2、“争气”,映射“九子夺嫡”,伏后回“顽童闹学堂”。此“争气”与彼“争气”不同。

【蒙府、戚序回末总评:意是先天啣来之玉,一是后天造就之。金水相合,是成万物之象。再遇而过寒,虽有酒浆,岂能助。因生出黛玉之讽刺,李嬷嬷之唠叨,晴雯雪雁之填恼。故不得不收功静息,涵养性天,以待举。识丹道者,当解吾意。】

本回“比通灵”,比的是贾宝玉的《石头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比的是文采辉煌、文心意趣,比的是思想境界、艺术成就。宝钗劝宝玉不宜吃冷酒,要吃暖酒。“冷”射覆“冷香丸”,映射曹雪芹的《红楼梦》。“暖”射覆“暖香丸”,映射贾宝玉的《石头记》。宝钗谏言,暗含取舍,金玉优劣,高低立判。伏第一回: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先天啣来之玉”,指贾宝玉由母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映射1725年,曹頫撰写的雏本《石头记》-《飞花艳想》。“”,射覆北王水溶,映射怡亲王允祥。“而过寒”,映射1727年腊月,因《飞花艳想》,允祥明哲保身,挑唆雍正抄家曹頫。1729年九月,允祥归还《飞花艳想》,遗命曹頫二次著书。

后天造就之”,映射1745年,曹雪芹以《飞花艳想》为蓝本,著书《陵十二钗》,即《红楼梦》。“李嬷黛玉”“晴雯雪雁”,均映射王熙凤和林红玉。“”,映射1754年冬,王熙凤和林红玉婆媳反目,爆发冲突,林红玉狗急跳墙焚毁《红楼梦》。曹頫收功静息,在栖灵寺修补《红楼梦》,重著《石头记》。“”,射覆第一回,至脂砚斋甲戌抄阅评,仍用《石头记》

识丹道者”,射覆玄真观的贾敬,映射死的不明不白的康熙烨和崇玄信道、死金丹的雍正胤。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胤禛弑君杀父,夺嫡篡位。1730年五月初四日,雍正帝请君入瓮,毒杀允祥。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吞丹暴毙。史湘云,允祥史,今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金水相合,就是允祥的一部生荣死哀史。“酒浆”,射覆太虚幻境的仙酿“万艳同杯”,寓万艳同悲。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