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韩信当初听从下属的劝告,自立为王,是否能打赢刘邦?

韩信,打仗的本事是被许多后人念叨的。在刘邦集团里,他简直是王牌。可要说“如果韩信不听话,改旗易帜自立为王,刘邦会不会败在他手上”?现在谁都没法拍着胸脯说个准!不是吗?这个假设扔在历史里,怎么扭都能啪地摔出一堆刺,扎得人手疼。

当初韩信辅佐刘邦,算是一步步从底层将领爬上天。“兵者,诡道也”,他给刘邦带回了一个又一个意外。楚汉战争最风雨飘摇的关头,韩信不抢头功,也能稳坐军中。可,真让韩信自己当王?说着容易,做就难。他那个出身,不牢靠,底子薄,手下的人未必全心全意。“背叛”这个词,用在韩信身上,好像哪边都有一点味道。

但要说论带兵、论打仗,他确实不虚。当年井陉口一战,三万人灭二十万赵军,韩信有胆有谋。传说他那会儿还干了件狠事,兵分两路,把赵王的老巢偷了,真正背水一战。可战争有时候,是拼脑子,也要撬动人心。韩信也懂这一套,他会饵敌深入,会夜袭敌后诓得项羽晕头转向。问题是,他能打赢刘邦吗?这就难说了。

刘邦凭啥能坐稳?人缘、口碑、招人那一套都玩得溜。他带着一帮兄弟,从项梁、项羽那边咬下一口生路,再联合张良、萧何这些智囊,一手把持权力,一手兜拢人心。有人还说,刘邦“无赖”!但事实是,无赖能活到最后的,才是真的有本事。你韩信再厉害,也还得看看百姓和将军们都倒向哪边,不是单打独斗那么简单。

如果韩信真自立为王,那就等于打破局势。不管正义不正义,先撕开自己的脸再说。按理说刘邦不会惯着他,马上就是你死我活。可别忘了,刘邦手下萧何、樊哙、周勃、灌婴这一大票将领,抢地盘的本事真不差。韩信出兵,背后免不了会有自己人反水。哪怕有些人跟着韩信,也是为了图个前程,说难听点,不靠谱!

一个军事实力强大的人,一旦开了野心的口子,就得面对四面八方来的刀子。秦汉交替那个时代还真没有谁能靠纯搞兵法,把政治和整个集团都吃下来。刘邦身后,有民心、有地盘、有后勤供应,还有那些东拼西凑出来的关系网。韩信再能躲再能打,“后院着火”怎么办?这可是最怕的。

还有,韩信的性格其实不那么简单。野心有,心机也有,但偏偏有点小心思藏不住。一次楚汉争霸,刘邦危难中派张良找韩信。张良捧着“假封王”的空头支票,韩信纠结了好一阵,心里明白“若反,何必等现在?”可到头来,还是选择了折中。他不是真正的大野心家?也许潜藏着一点犹豫,就算下了决定,心里未必痛快。

转身看看刘邦。他会是什么反应?信不过韩信早有端倪。陈平、萧何早给他提醒过,不能让韩信坐大。“兔死狗烹”的故事之后,韩信确实倒霉。刘邦干掉异己的手法,从不只是表面上看着粗糙,实质算计得滴水不漏。就像临死前那次“斩韩信于长乐宫”,说是“谋反”,其实只等机会。韩信果真谋反,刘邦只会下手更早,下得更绝。

再说那年代,谁敢自立为王就得看清楚诸侯的态度。楚地、齐地、赵地这一堆势力,动不动两头下注,谁有肉谁吃。有些人怕是看韩信出头,表面称臣私下递刀子。楚汉战争里,项羽兵败也有被萧何、张良、陈平反复撩拨的成分。韩信要是脱离刘邦,自立新王,除了刘邦、还得面对这些“笑里藏刀”的家伙。

政治局面就是个泥沼,谁踩下去谁知道深浅。一旦韩信自立为王,表面上他有军队、有威望,但他把控的百姓并不多,真正的经济命脉在关中、在刘邦手里。江淮地带地广人稀,养兵有限。一出大事,不管是谁,都免不了粮草不继。擅长打仗的韩信,有没有真本事治理地方?谁都没见识过。

而韩信一旦成为“叛臣”,名声也会一落千丈。“逆贼”这个帽子落下来,以他的出身本来亲信不多。那时候,士族、门阀讲究出身和资历,跟你走的要么是想升官的,要么就是别无选择的。刘邦那种“起自布衣”,但愿意重用老兄弟,人心向背可就有差距了。

有意思的是,也有人说,韩信其实能打赢刘邦。怎么讲?打仗行家里手,无论兵力多少,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但现实里,战争不是你死我亡的单挑。韩信打刘邦,后路断了怎么办?粮草断了怎么办?下层人翻不过来身,士兵容易跑路,身边的人随时可能叛变。这时候,不管是韩信还是项羽,没后勤基本等于等死。

再翻翻史书记载,《史记》记得清楚:韩信打仗厉害,可对管理民众、安抚百姓、维持地方秩序这些事情不上心。他只想着用兵,治理民生不太拿手。不能光看战场有多强,王者的责任更沉重。前期也许能赢几仗,后面只怕守不住江山。

可别太绝对。也有人质疑,韩信若真孤注一掷,说不定刘邦就被打垮了。当时刘邦刚刚翻身,底盘没打牢。韩信若能拉拢几路诸侯,外联合项羽余部,内钳制刘邦,几场恶仗下来,真可能出现乱局。只是,韩信还有那份做王者的狠劲儿吗?从每个细节看,他左右摇摆未必真舍得,聪明反被聪明误。至于后来的事,说也说不明白。

历史往往得看群像。韩信这种人物,既有天才的一面,也带着普通小人物的心思。他不是没机会,是没走那条最孤独的路。也许他本能打赢刘邦,也许他根本还没准备好做一名真正孤家寡人的王。说白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做选择,至于后果,没人说得准。你信命吗?我,反正有点信。

反过来说,韩信要是果断举棋,逼宫篡位,真做了大王,后面事未必能如他愿。他身边那班老兄弟,未必真买账。整天提心吊胆,小动作不断。等到刘邦倒下,下面就是权力争夺恶斗,儿孙自有儿孙福,王座换人坐,说不定连韩信本人也落不到最后。

但话又说回来,有的人活着背着理想干大事,有的人还在权衡利弊退缩徘徊。你说韩信到底勇不勇?有人说他不够“疯”——笑谈归笑谈,真遇到那么个历史关头,一步走错就是满盘皆输,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韩信其实不是输给了刘邦,只是输给了自己心里的天平。野心、忠诚、猜忌、荣誉、欲望,这些东西揉在一起,哪能三言两语理得清楚。

有时候,选择忠诚,也许就是怕麻烦;也许是自认为没意义的抗争;也有可能,什么心里打算都没下定。你说哪有绝对的答案呢?

韩信要是真举旗自立,是不是注定要被刘邦干掉?我现在还真说不清。历史的水太深,谁都别指望能摸到底。

现实永远不像传说讲得那么绝对,终归落在各自的选择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