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是什么军衔_军衔

答案是:正团转业是地方的正县(处)级。

部队的正团也分很多种,有实职正团,也有参谋、干事相当于正团。但是转业到地方后,虽然享受正县(处)级待遇,未必能担任正县(处)级职务。

王团长军衔高,王团长是上校军衔,袁朗是中校军衔。

《士兵突击》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由康红雷执导、兰晓龙编剧,王宝强、陈思成、段奕宏、张译、邢佳栋、张国强、李晨等主演的军事动作剧。

该剧改编自兰晓龙小说《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的故事。

谢邀!

“师团”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基本战役级编制,其上还有军、方面军、总军等战略方向编成方式,由于彼时日本尚无独立的空军,因此日本陆军除步兵师团、战车师团之外还编有“飞行师团”,在太平洋战场上,又以步兵师团为基础改编了六个“海洋师团”,大抵就是两栖作战师团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师团的军事主官“师团长”无一例外是中将军衔,这与旅团长可能出现大佐军衔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剧照

日本投降前夕,其陆军的师团番号达到了178个,包括168个步兵师团(一说169个)、4个战车师团和5个飞行师团,所有这些师团不管战力和兵力有多大差距,正式师团长都一定是中将军衔。比如1942年前后改为三单位(步兵团辖三联队)建制后,老牌常备师团仍有20000余人,而新建师团才10000冒头,但这都不影响师团长的军衔相同,因为师团长不但是“敕任官”,还有对应的品级,任命起来马虎不得。

所谓的“敕任官”就是必须由日本天皇亲自下达“敕书”任命的高级军官,按照旧日本陆军军制,大将为一等“敕任官”,中将为二等“敕任官”,少将为三等“敕任官”,大佐以下的中级军官则不需要劳烦天皇了,陆军省即可包办,叫作“奏任官”;准尉以下称为“判任官”,一般是联队长以上的长官即可根据表现对部下进行“判定任命”,属于低级军官。

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剧照

陆军师团作为日军的基本战役单位,代号一般为“某兵团”,根据规定,部队长必须是“从四位”以上级别的官吏,什么叫“从四位”呢?大体跟我国古代的九品十八级差不多,比如清朝的“正一品、从一品”等等。而日本陆军的元帅是“从三位”、大将是“正四位”,中将刚好是“从四位”,少将及以下就是五位以后了,是不能担任师团长的,所以这是个硬件门槛,混不到“从四位”的中将级别,想当师团长就没戏。

比如1944年6月日军组建第八飞行师团时,原“飞行集团长”山本健儿(名字倒很拉风)还只是少将军衔,虽然是最合适的师团长人选,但就是级别不够,怎么办呢?只能任命为“代理”师团长,直到四个月后晋升中将,才能把代理两个字去掉,由此可见师团长任命程序之严格。日军的现役和预备役军官中,获授中将军衔的人数达到近1200名(大将134名),任用170多个师团长是足够的。

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剧照

“从四位”中将的年薪可达5800日元(旧币),比“正五位”的少将多拿了整整800元,晋升的“停年”也增加到四年,而少将的这一要求是三年,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旅团就不一样了,它是介乎于单一兵种最大战术单位“联队”、战略级单位“师团”之间不尴不尬的编制,尤其是正规的师团属“步兵旅团”在1941到1942年度被取消建制后,日军在二战的中后期实际只剩下“独立混成旅团”(五个大队)、“独立步兵旅团”(四个大队)、“独立守备队”等几种战时旅团级编制,其军事主官级别没有明文规定,所以与军衔的对应条件较为宽松。

剧照

一般而言,日军在侵华战争早期的步兵旅团、混成旅团和独立混成旅团中,旅团长还都能够按少将衔的标配任命,而到了战争末期,部分临时拼凑的独立步兵旅团、独立守备队的指挥官确实是大佐军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部队已经没有了“联队”建制,级差不太明显。阿部规秀则属于特例,他在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的任上晋升中将,原是年资已够准备提拔使用的,结果未及调走就被八路军干掉了。

所以旅团长虽然标配是少将军衔,但却存在有上下浮动一级的可能。抗日电影《诱狼》里的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犬王》里的旅团长片山大佐,都是事实上成立的。而如果你看见哪部作品里日军师团长挂着少将军衔,毫不犹豫首先就可以划为抗日神剧之列了。

阿部规秀被击毙剧照

桂宫家有四大历史悠久的世袭亲王世家,史称“四亲王家”,中,基本上来讲,中国的一些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基本不看,生不起那个气,道具不如人也就算了,连一些可以注意的细节都不注意。顺溜打靶从来不调标尺。空军拿着《大众软件》研究作战软件。 从军衔上看这位帅哥是中佐(中校),差不多应该是大队长(营长)或者联队长(加强团)级别。 二战中日军以师团为战略单位,师团长基本都是中将军衔。这位小帅哥要是不到30就是师团长,可以说日军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二战中的日本末任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身为皇族,有得天独厚的升职机会,38年参加武汉会战时50岁也才是中将,在日军历史上已经很了不起了。 连伏见宫亲王都亲自上阵了。这个也要注意一下,日本即伏见宫家,的皇族,有栖川宫家,闲院宫家。其中海军重点拉拢伏见宫家,作为自己拉预算的广告代言人。二战中著名的海军军令部长伏见宫博恭王大将就出自伏见宫,他的儿子伏见宫博义王也在海军服役,官至第三驱逐舰队司令,海军大佐。而陆军重点拉拢闲院宫家,也就是说二战日本陆军应该没有伏见宫的王爷。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