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龙”——诸葛亮
战略制定者,《隆中对》预言三分天下,奠定蜀汉立国基础。北伐虽未成功,但通过木牛流马等技术革新牵制曹魏,因过度集权导致蜀汉人才断层,六出祁山也大量消耗了国力。
2、“凤雏”——庞统
命运多舛,早年因面貌丑陋而遭受冷落,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逐渐获得了认可。他与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世人认为得此二人之一便可安天下。他过早的陨落让蜀汉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但也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勇敢面对挑战。
3、“幼麟”——姜维
在三国后期崭露头角,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他的北伐行动不仅是对诸葛亮遗志的继承,也是对曹魏进行持续施压。尽管他的军事行动未能彻底改变三国格局,但他的坚持和努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4、“冢虎”司马懿
终极战略家,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为晋朝奠基。采用‘龟缩战术’拖垮诸葛亮北伐,其布局跨越三代人,正史中未中空城计,但通过政治智慧实现养寇自重,展现超越军事需求的长远眼光。
5、“鬼才”——郭嘉
灵感型鬼才,提出「十胜十败论」扭转官渡战局,预言孙策遇刺解除曹操后顾之忧。曹操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英年早逝导致赤壁之战缺乏关键谋士,曹操败退时痛哭追思。因时间巧合,后人也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6、“美周郎”——周瑜
因容貌俊美、风度翩翩得名。音乐造诣极高,典故“曲有误,周郎顾”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称号的文人气质。赤壁之战是其一生的高光时刻,在东吴的声望极高,孙策临终嘱托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7、“社稷之臣”——陆逊
因其深谋远虑、忠诚耿直,被《三国志》称为“社稷之臣”。他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辅佐孙权,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东吴的“擎天柱”。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延续东吴国祚数十年,被陈寿评为‘社稷之臣’。
8、“三国第一毒士”——贾诩
生存大师,先后辅佐董卓、张绣、曹操均全身而退。宛城之战,贾诩为张绣献计,在归降曹操后突然发动叛乱,导致曹操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战死,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贾诩“毒士”的形象。平定西凉时,献计离间马超韩遂,助曹操平定关中。他的智慧和谋略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被唐会要列为魏晋八君子之一,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
9、“王佐之才”——荀彧
在曹操阵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备受赞誉。他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操奠定了政治合法性;在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最终帮助曹操反败为胜。此外,他举荐了大量人才,如郭嘉、荀攸等,为曹操的霸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后因反对称帝被迫自杀。
10、“蜀汉辅翼”——法正
以善用奇谋著称,尤其在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帮助刘备稳固了益州的根据地,还在汉中之战中献计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奠定了蜀汉的版图。曹操曾评价法正:“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可见其谋略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