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读懂杨绛与钱锺书才知道:爱情不分年龄,那就好好爱吧

初识钱锺书,只因一段话和一本书。那段话是:“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很年轻,总感觉说这段话的人一定是悟到了婚姻的苦,要不然怎么想着要出来呢?

后来读了《围城》才知道,书中主人翁的婚姻并不能代表作者本人。世上也没有什么“围城”,围城都是自己建造的,比如婚姻,比如事业,比如人生。

作者只是想告诉读者,当一个人错把执着当爱情,错把婚姻当全部,而婚后又不懂得如何去经营时才是围城。围城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所以婚姻也并不可怕,婚姻的本身是美好的。

惊艳了时光的未必是真爱,也许是昙花一现,能抵得住细水长流且温暖了时光的一定是真爱。



初识杨绛是因为一个称呼和一本书。那个称呼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我敬仰这样的女人,心里一直想着: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娶到这样的女人?后来读了《我们仨》才知道:原来钱锺书就是杨绛一直在梦里等的那个人!

虽然已是九十多岁的年纪,生老病死似乎已是常态,但是在杨绛的文字里依然读到了她对钱锺书的爱和眷恋。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是他却巧妙的出现在她的梦里;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是她还在替他活着,做着他没有做完的工作…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在杨绛的百年人生里,让后人敬仰的不仅仅是她对人生淡定从容的态度,更有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正解读。



再识杨绛与钱锺书,是在《杨绛传》里。在这里我读到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虽然他们的婚姻里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分离,也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他们依然彼此守护着…

“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后,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锺书听,他当及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杨绛也曾说过:“我本是父亲的女儿,只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里的杨绛。”

钱锺书虽然博学风趣,但是他生活的自理能力特别差,就连系鞋带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自从与杨绛结婚后,杨绛成了钱锺书忠实的守护者。为了让钱锺书能够安心读书,杨绛几乎承担了所有生活里的琐碎。钱锺书也一直在改变着自己,虽然连自理能力都很差的人,居然学会了做早餐,自从他们结婚之后,每天的早餐都由钱锺书来做,虽然简单,却是一片爱意。

杨绛之所以甘愿为钱锺书奉献一生,只有一个理由:她爱他,无怨无悔。他们的婚姻是彼此比想象中更爱彼此的过程。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有过一段干校经历,在那段时期里,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却彼此惦记,两个人经常以书信传情,安慰彼此。杨绛曾说过:“在苦难之中,有他这束微光,足以将我的世界照亮…”

钱锺书走后,杨绛年少时的爱慕者:费孝通经常去拜访,她婉拒费孝通:“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爱情和最完美的婚姻。哪怕已经是九十二岁的高龄,她依然写完《我们仨》,在这样的万里长梦里,回忆着那温暖如初的岁月。


爱情分年龄么?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属,美好的爱情是一生的守护。中年人又怎样,成熟的年龄更应该有成熟的爱情,愿我们都能找到照亮彼此生命的那道光,在未来的日子里,彼此温暖,彼此照亮,走完漫漫长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