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4代大汗,历经70年打下欧亚大陆,为何仅5年就分崩离析

在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堪称欧亚大陆的霸主。历经四任大汗70余年的征伐,其版图于公元1259年达到极盛,势力范围东至日本海,西至多瑙河与叙利亚,南抵长江,北达西伯利亚,面积逾3300万平方公里。

然而,这般庞大的帝国,在第四任大汗蒙哥离世仅仅五年之后就瓦解分裂了。

那么,13世纪时,斡难河畔的一个小部落蒙古,是怎样逐步发展成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呢?而在第四任大汗蒙哥离世后,为何仅仅过了五年,它就走向分裂瓦解了呢?

帝国起点

公元1189年,此年为蒙古帝国开启争霸天下征程的起始点。

这一年,二十八岁的铁木真于斡难河畔,被蒙古乞颜部的百姓推选为乞颜部的首领。彼时的乞颜部,仅是蒙古高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落。实力比它强的部族,还有塔塔尔部、篾尔起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

除此之外,那时的乞颜部属于蒙古部的一个分支。彼时,除了乞颜部,蒙古部还包含主尔乞和泰赤乌部。另外,还有由蒙古外姓人统领的札答阑部。

就实力而言,此时铁木真及其率领的乞颜部在草原上,远不是任何一个部落的对手。

然而,于草原之上求生存,所凭借的并非只有武力,更多的是依靠智谋。

在铁木真成为乞颜汗之前,他认克烈部的大汗王罕为义父。与此同时,他还与札答阑部的大汗札木合结为了兄弟。

铁木真能够从篾尔乞人那里夺回妻子,还重新掌控乞颜部,正是得益于王罕和扎木合的协助。

称乞颜汗之后,铁木真怀揣着统一称霸的梦想,先与王罕、札木合联手,击败了篾尔起人。接着,他和王罕一同接受金国册封,并与金国人协同作战,战胜了塔塔尔人。

在塔塔尔部被消灭之后,克烈部的王罕将蒙古高原中部征服。铁木真若想征服草原东部,就得把他的结拜兄弟扎木合除掉。如此一来,札答阑部与乞颜部便在蒙古草原东部展开了一场决战。最终,札答阑部战败,扎木合投靠了克烈部的王罕。

击败扎木合后,铁木真与王罕结成联盟,一同前往草原西部的阿尔泰山,剿灭盘踞在此处的乃蛮部。然而,在征讨乃蛮部期间,铁木真和王罕关系破裂,双方旋即展开决战。最后,王罕落败,铁木真顺势吞并了克烈部。

在将克烈部歼灭之后,蒙古高原仅存阿尔泰山地区的乃蛮部。

公元1204年,铁木真于阿尔泰山与乃蛮部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乃蛮部落败,铁木真将东至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的蒙古高原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

在蒙古高原实现统一之后,于阴山以北地区十分活跃的汪古部向铁木真投降。公元1206年,铁木真以斡难河为核心地带,创建了蒙古汗国,自称为成吉思汗。

从称乞颜汗开始,直至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耗费了整整17年。在此期间,他从一位28岁的有为之士,转变为了45岁的中年男子。

进军中亚

统一蒙古高原后,铁木真指派长子术赤去征讨居住于贝加尔湖森林中的林中部落,把势力拓展到北亚区域。随后,铁木真又向南三次征伐西夏,最终使西夏归降,成为蒙古汗国的附庸。

公元1211年,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铁木真于蒙古怯绿连河举行祭天仪式,宣告讨伐金国,由此拉开了南下进攻金国战役的序幕。

公元1214年,经过铁木真连续三年的进攻,金国把都城从位于黄河以北的燕京,迁往了黄河以南的开封。

在此之后,蒙古军队历经三年征战,于公元1217年把灭亡金朝的战线推进至潼关、洛阳、开封以及徐州一线。

然而,当金国即将难以为继之际,在蒙古帝国西边,占据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杀害了铁木真派往中亚做生意的商队,还处决了铁木真派去讨公道的使者。

于是,铁木真作出了西征花剌子模国的决定。

在对花剌子模国展开西征行动之前,铁木真派遣大将哲别消灭了处于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的西辽帝国,使蒙古汗国的势力延伸至中亚的锡尔河一带。

公元1219年夏季,完成西征的各项筹备工作后,铁木真带领十万军队启程出征。在西征途中,往昔臣服于西辽的高昌回鹘汗国,又派遣五万畏兀尔人加入铁木真的西征队伍,跟随铁木真一同作战。

在出征满一年后的公元1220年5月,蒙古军队拿下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朝着里海方向逃窜。随后,铁木真指派大将哲别与速不台带领两万兵马去追击摩诃末。

公元1220年冬季,在哲别与速不台的追击之下,摩诃末在里海的一座小岛上病逝。

摩诃末病逝后,铁木真责令哲别与速不台不要停歇,持续向西征讨里海南侧的波斯区域以及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区域。

在这之后的三年里,哲别与速不台两人辗转征战了九千多公里。他们先是攻克了如今伊朗北部地区,接着拿下了高加索地带,随后翻越了高加索山脉,征服了钦察草原的突厥人和库曼人。他们还横扫了现今俄罗斯南部以及乌克兰区域的斡罗斯各个公国,最远抵达了如今莫斯科和乌克兰基辅周边。

在速不台与窝阔台展开远征的三年间,铁木真及其四个儿子,先是攻克了花剌子模的旧都玉龙杰赤,接着又征服了阿富汗北部的呼罗珊地区。当遭遇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的反击时,铁木真亲自率军追击,把札兰丁逼至印度河南岸的白沙瓦地区。

公元1224年,历经五年的西征,蒙古西征大军攻克了涵盖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伊朗北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还有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南部的广袤区域。

在获取丰硕的西征成果之后,铁木真命令返回蒙古高原东部。

公元1225年,铁木真回归蒙古高原后,把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的钦察草原封给了长子术赤;接着将阿姆河以东、锡尔河以北的区域封给了次子察合台;最后把额尔齐斯河上游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地带封给了三子窝阔台。

蒙古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前身,便是由这三块区域构成。并且,这种分封模式在不经意间为蒙古帝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在完成这些地区的分封后,铁木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曾经向蒙古称臣的西夏却陡然反叛。为了捍卫蒙古帝国的威望,公元1226年,64岁的铁木真亲自南下征讨西夏。

公元1227年夏季,正当西夏都城兴庆府(中兴府)快要被攻克之时,铁木真在军队里病逝。黄金家族第一代征服者的人生,于西夏兴庆府(中兴府)外落下帷幕。

南下灭金

铁木真离世后,其第四个儿子拖雷把他去世的消息隐瞒起来,接着带领蒙古军队继续进攻西夏都城兴庆府(注:西夏都城原名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 )。铁木真去世半个月后,西夏选择投降,拖雷下达命令,要把西夏王朝从历史中完全消除。

战胜西夏之后,拖雷携带着铁木真的遗体返回北方草原。铁木真下葬完毕,依据蒙古“幼子守灶”的习俗,铁木真嫡子中年纪最小的拖雷承袭了铁木真的封地与军队。然而,铁木真在世时,选定的继承人是三子窝阔台。

就这样,拖雷在行使监国权力两年之后,将权力交还给了窝阔台。

公元1229年,窝阔台登上汗位后,接着去实现铁木真灭亡金国的宏图大业。随后,他从陕西潼关、山西永济、山东济南派出三路大军,企图通过一场战役就将金国消灭。

为确保此次灭金战役取得全面大捷,窝阔台再令拖雷带领一支蒙军从甘肃借南宋四川之地通行,接着顺着汉江往南进发,途经湖北襄阳,再向北攻打金国后方的南阳,随后和正面战场的三路蒙古大军一同对金国都城河南开封展开围攻。

除了对金国发起进攻之外,窝阔台还派遣蒙古将领卓马尔罕带领三万人马,奔赴波斯地区,铲除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的残余力量。

在东方,窝阔台还指派大将按陈带领大部队去征讨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

公元1234年,历经四年的征战,蒙古军队在西边将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彻底歼灭,在东边征服了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以及辽东的东夏国。与此同时,窝阔台亲自率领大军,把金国皇帝从河南开封一路逼至河南蔡州。

最后,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王朝的共同打击下,走向了彻底覆灭。

自公元1211年铁木真首次祭天并征伐金国开始计算,蒙古帝国灭掉金国耗费了23年之久。

开拓东欧

金国覆灭后,蒙古帝国把势力范围拓展至秦岭淮河以北,这使得秦岭淮河以南的南宋王朝如坐针毡。

随后,南宋王朝首先发起攻势,从江淮地区出兵进攻由蒙古掌控的开封、洛阳一带。然而,南宋的这一行动很快就引发了蒙古军队的反击,此后,宋蒙两国之间爆发了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争。

当蒙古和南宋在秦岭淮河一带激烈交战之际,窝阔台下令由蒙古各大宗王的长子长孙组建一支西征大军。他任命术赤之子拔都为统帅,老将速不台为副帅,让这支军队前往西方,进攻尚未被征服的钦察草原东部、莫斯科地区,还有更为遥远的波兰和匈牙利地区。

公元1235年,在窝阔台的指令下,术赤之子拔都,率领着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拖雷的长子蒙哥,还有蒙古各宗王的嫡长子与嫡长孙,踏上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之旅。

在历史记载中,此次西征被称作长子西征。

在公元1235年至公元1242年这七年时间里,长子西征持续推进。期间,先后将整个哈萨克斯坦地区、莫斯科以南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的俄罗斯南部地区收入囊中,还征服了乌克兰、波兰、捷克的全部区域,一路打到多瑙河畔,直至逼近奥地利的维也纳。

正当蒙古军队准备乘胜一举攻克维也纳之际,从蒙古高原传来了大汗窝阔台离世的讯息。窝阔台离世后,蒙古的下一任大汗必定会在此次西征的各位长子长孙里产生。于是,参与此次西征的这些长子长孙们便停下了西征的脚步,启程返回蒙古高原去争夺汗位。

嗜血汗位

公元1243年,在拔都率领军队返回东方的途中,他得知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打算拥立窝阔台的长子贵由为大汗。随后,拔都把各大宗王的军队托付给老将速不台,自己则带领术赤家族的军队,于里海北岸、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城建立都城。他在父亲术赤的封地之上,创建了钦察汗国,并把此次长子西征所征服的土地,尽数纳入自己的领土版图。

在蒙古帝国核心区域,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虽有意让自己儿子贵由登上蒙古大汗之位,但贵由归来后,乃马真始终掌控着朝政大权,使贵由无法即位。直至公元1246年,乃马真把权力交还给贵由,贵由这才成为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

在公元1247年,贵由掌权时期,窝阔台的第三子阔端,当时负责管理凉州地区的事务,他与青藏高原的萨班活佛于凉州举行了会晤。经过长达半年的商谈,青藏高原通过和平途径被纳入了蒙古帝国的势力范畴。

蒙古帝国占领青藏高原后,其军队与南宋在四川一带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此时,新登基的大汗贵由要求正在钦察地区的拔都率领军队回师进攻南宋。然而,拔都掌控着辽阔的钦察草原,麾下有十余万兵马,竟公然违抗贵由的指令,始终驻守在钦察草原,按兵不动。

万般无奈之下,贵由只好暗中集结部队,计划悄悄前往钦察草原抓捕拔都。然而就在此时,拖雷的妻子把这一消息暗中告知了拔都。随后,拔都也毫不示弱,率领钦察草原的军队奔赴阿尔泰山,准备与贵由展开决战。

公元1248年,就在蒙古帝国内部的战乱即将爆发之际,蒙古第三任大汗贵由在西征拔都的途中突然离世。

贵由离世后,原本计划的西征拔都行动宣告取消,使得蒙古帝国的分裂时间向后延迟了十余年。

贵由离世后,拔都返回钦察汗国,继续担任大汗之位。然而,蒙古本部却因汗位继承问题,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贵由离世后,他的皇后海迷失打算效仿先前的乃马真实施摄政,于是派人去征询拔都的看法。

然而拔都并未支持她,在公元1249年,他凭借铁木真长孙的身份,向蒙古各路宗王发出邀请,邀他们前往钦察草原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一同推选新的蒙古帝国大汗继承人。

应拔都之邀,蒙古诸位大宗王历经长途跋涉,于钦察草原相聚一堂,最终推选拖雷的长子蒙哥为新一任蒙古大汗。

针对这种状况,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宗王必然是不情愿的。然而,拖雷一系同术赤一系始终维持着盟友的关系。而且拖雷家族继承了铁木真的封地与军队,术赤还掌控着整个钦察汗国。如此一来,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后裔无论怎样抗争都起不到作用。

为确保蒙哥能顺利登上皇位,拔都派遣其弟别儿哥率领十万大军,护送蒙哥返回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继承皇位。

在公元1251年,得益于拔都的全力扶持,蒙哥登上了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的宝座。

蒙哥和拔都掌控蒙古帝国的生杀大权后,对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直系宗王实施了残酷的清洗。最终,把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权交到旁系手中,使其服从命令。

蒙哥在处置完窝阔台与察合台的直系后裔后,把东至额尔齐斯河、西达乌克兰的大片区域正式封给拔都,使拔都成为名副其实的钦察汗国大汗。

远征波斯

1252年,蒙哥继位一年后,鉴于蒙古与南宋的战争已持续17年,为迅速消灭南宋,蒙哥让负责治理汉地的二弟忽必烈,取道四川和青藏高原间的峡谷区域,南下攻灭云南的大理国。之后以大理国为依托,进攻南宋内陆的广西,从而实现快速灭宋的目标。

蒙哥在将灭亡大理国之事安排妥当后,又想到西亚的波斯地区和阿拉伯地区尚未被纳入蒙古帝国的疆域。随后,蒙哥指派三弟旭烈兀率领十万大军西征,以进攻西亚的波斯地区。

在公元1254年,历经两年战事之后,忽必烈翻过青藏高原,一路朝着南方进发,以出其不意之势灭掉了大理国。

旭烈兀率领的西征大军于公元1253年踏上征程,先将整个伊朗地区征服,接着灭掉了伊拉克的阿拔斯王朝。到公元1260年,又覆灭了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当旭烈兀进驻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准备进一步攻打北非的埃及之际,却忽然得知蒙哥在南宋钓鱼城阵亡的消息。

原来,在忽必烈拿下大理国四年之后,公元1258年蒙哥从四川亲自率军征讨南宋。然而,蒙哥率军行进到重庆钓鱼城时,却被钓鱼城守将王坚开炮击毙。

蒙哥骤然离世,这一情况不仅致使南征宋朝的军队尽数撤回草原,还使得旭烈兀西征的军队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其缘由与长子西征撤军的原因如出一辙,旭烈兀的西征大军里,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回去助力自己的主公争夺汗位。

然而,无人知晓的是,蒙古帝国的征服盛景在公元1259年便已达到极致。自这一年起,蒙古帝国不但终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还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乱,最终走向彻底瓦解。

起初,鉴于蒙哥离世,正在波斯进行西征的旭烈兀计划返回蒙古高原去竞争汗位。不过在撤兵之前,他给麾下大将怯的不花留下了五千兵力,让其接着进攻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

然而,旭烈兀刚离开,马木留克王朝便歼灭了怯的不花率领的五千蒙古军,还把蒙古帝国的势力赶出了叙利亚。

在这种情形之下,尽管旭烈兀愤怒到了极点,然而却没有精力抽身处理。

然而,在旭烈兀率领军队刚抵达波斯东部边境之际,便收到来自蒙古帝国本土的消息,他的四弟阿里不哥于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宣布称汗,还得到了蒙古西道诸王以及蒙哥儿子的支持。随后,旭烈兀又得知他的二哥忽必烈在开平金莲川称汗,且获得了蒙古东道诸王与汉家世侯的拥护。

除此之外,旭烈兀还听闻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了争夺蒙古高原的汗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获取这些信息后,旭烈兀明白自己已无继承蒙古汗位的可能。于是,旭烈兀停止了东归的行程,借助各类办法,清除了此次西征大军里其他诸王的势力,接着独占了刚被征服的西亚波斯地区,当场建立起伊利汗国。

分崩离析

得知旭烈兀的行径后,身在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立刻派人去斥责旭烈兀,要求他停止当前的行为。而身处开平的忽必烈在听闻旭烈兀之事后,顺势做了个人情,干脆把旭烈兀新征服的波斯地区赏赐给了他。

于是,身处波斯的旭烈兀加入了忽必烈的阵营,在遥远的波斯之地为忽必烈摇旗呐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位于波斯北部的钦察汗国,反倒决定支持阿里不哥。

此时,钦察汗国大汗拔都已然离世,新继任的大汗是拔都之弟别儿哥。如此一来,旭烈兀与别儿哥针对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交界的高加索地区,展开了一场持续良久的争夺之战。

在蒙古本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围绕汗位展开了为期五年的激烈争夺,最终才决出胜负。

在公元1260年,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此后阿里不哥被囚禁致死。

尽管忽必烈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但在那持续五年之久的战争里,众多蒙古将领和军队遭到覆灭。西边的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脱离了蒙古帝国的掌控。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汗不但不认可忽必烈的地位,还始终反抗着忽必烈的统治。此外,察合台汗国同样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之位。

除了对忽必烈持反对态度之外,这四大汗国彼此之间也频繁爆发攻伐战争。

故而,由蒙古历经四位大汗、耗时70余载打造而成的蒙古帝国,在第四任大汗蒙哥离世仅五年后,便走向分崩离析。

当中亚的四大蒙古汗国陷入激烈混战之际,公元1271年,忽必烈遵循汉人的制度,把都城迁至燕京,将国号更改为大元,设定中统为年号,创建了华夏民族历史里的又一个封建王朝,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属性。

从这以后,蒙古帝国的最后光芒,完全消逝于历史的尘埃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