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蒜看着简单,可不少人忙活半天,要么出芽慢,要么后期长得歪歪扭扭,产量还上不去。
其实呢!问题很可能出在第一步——选蒜种和处理蒜种上,90%的人就在这栽了跟头!今天咱就跟着老农学,把这大蒜种植的关键门道摸清楚。
先说说这最容易出错的第一步:选蒜种、掰蒜瓣。
很多人图省事,随便抓一把大蒜就当蒜种,要么是那种放了大半年、皮都发皱的陈蒜,要么是个头小、还有虫眼的碎蒜——这可不行!蒜种得挑“精神头足”的:要选当年收的新鲜大蒜,个头得匀称,每个蒜瓣都饱满硬实,外皮完整没破损,最好是那种“独头蒜”旁边结的大瓣蒜,养分足,出芽才有力气。
掰蒜瓣的时候更得注意!不少人硬扯硬拽,把蒜瓣底部的“蒜踵”(就是蒜瓣底部那个小疙瘩)给弄掉了——这可是大蒜出根的关键地方!掰的时候要轻手轻脚,顺着蒜瓣的缝隙慢慢分开,要是有蒜瓣外皮破了,别扔,但别和完好的放一块,单独处理。
还有啊,别把大小蒜瓣混着种,大的归大的,小的归小的,后期长出来才整齐,方便管理。
处理完蒜种,第二步就得给它“消消毒、补补养”。
为啥要消毒?大蒜容易招霉菌,不处理直接种,土里的病菌很容易盯上它,后期可能烂瓣、出不了芽。
老农的土办法简单又管用:找个干净的盆,倒点清水,加一小勺多菌灵(家里没有的话,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水也行),搅匀后把蒜瓣放进去泡20分钟,捞出来晾干——记住,是晾干,不是晒干,放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外皮稍微有点潮气就行,别晾得太干。
晾的时候可以顺便“催催芽”,尤其是天冷的时候。
拿块湿毛巾把蒜瓣裹起来,放暖和点的地方(别超过25度,不然芽会徒长),等蒜瓣顶端冒出一点点白芽尖,就可以种了,这样种下去出芽快,还齐整。
第三步就是下地种了,这步关键在“深浅和间距”。
不少人要么把蒜瓣埋太深,芽费劲钻不出来;要么埋太浅,浇水一冲就露出来。
正确的深度是:蒜瓣尖朝上(别放反了!这也是常犯的错),埋进土里3-4厘米深,土刚好盖住蒜瓣顶端1厘米就行。
间距也得讲究。
大蒜瓣之间留10-12厘米,小蒜瓣留8-10厘米,行与行之间隔20厘米左右——别种太密,不然后期叶子挤着长,通风不好容易生病,蒜头也长不大。
种完后别急着浇大水,稍微浇点“定根水”,让土和蒜瓣贴紧,然后在土表面撒层薄稻草或者碎秸秆,保墒还能防杂草。
最后说句实在话,种大蒜没那么多花架子,但第一步的蒜种处理千万别偷懒。
按老农这法子做,大蒜出芽齐、长势旺,到收获的时候,保准个个蒜头饱满、瓣大味足!试试就知道啦~